分享人:郭飞阳
分享内容:
做外贸的都知道:产品再好,客户总说“再想想”;熬夜追时差聊天,对方就回个“嗯”;聊到关键处,说错一句话,客户直接不理你了……
沟通哪是简单的你问我答啊?尤其面对外国客户,隔着文化、时差,人家还带着防备心,“会聊”才能把产品优势变成订单,把一次合作变成长期生意。今天就说6个实在招,帮你从“被动回话”变成“主动带节奏”,让客户愿意跟你说“合作吧”。
一、聊天前先搞懂客户:别热脸贴冷屁股
最忌讳自顾自说——你讲了10分钟产品参数,客户心里其实在想“能不能帮我搞定清关”。高效沟通,得先知道他要啥。
查背景:翻翻他的LinkedIn,看看他是老板还是采购(老板可能更在意长期价值,采购更关心价格和发货时间);看他公司官网,要是写着“给小零售商供货”,就别说“起订量1000件”,不如说“我们能分批发货,第一次500件也行”。
抓痛点:从他的消息里找“潜台词”。比如客户说“你家报价比XX贵”,别着急降价,先回:“您说的XX确实不错,他们原材料便宜,但我们的产品更耐损耗,能帮你减少30%的退换货——您更在意眼前的成本,还是长期的客户满意度?” 一句话把“讨价还价”变成“搞清楚他要啥”。
二、按客户的习惯说话:别因为礼貌疏了
不同国家的客户,喜欢的聊天方式差太远:
欧美客户:就喜欢“直接+专业”。别铺垫“最近天气咋样”,直接说:“Hi John,你上次说的包装问题,我们做了3个方案,区别是……” 他们觉得“高效”就是最大的尊重。
日韩客户:看重“细节+客气”。邮件开头加一句“前几天听你说在忙秋季展会,辛苦啦”,结尾说“有啥问题随时找我,哪怕是小事也行”,比只说“等你回复”更拉近距离。
中东客户:看重“关系+信任”。第一次聊可以提一句“我们在迪拜有个合作5年的代理,他说当地客户很看重XX(比如产品认证),刚好我们的产品符合”,借别人的话减少他的防备心。
记住:文化差异不是障碍,是机会——你懂他的习惯,他才觉得“你跟别人不一样”。
三、别说产品多好,说能帮客户解决啥问题
客户不会为“你的产品牛”买单,只会为“你的产品能帮他解决啥麻烦”掏钱。把“我有啥”换成“你需要啥”,聊天就没那么像推销了。
比如客户问“你家咖啡机质量咋样”,别答“我们用进口电机,保2年”,不如说:“你是开连锁餐厅的吧?店里机器天天用,我们的电机耐折腾,之前给XX连锁供货,他们用了3年几乎没坏过——能帮你省维修费和停机时间,你觉得咋样?”
再比如客户说“能不能便宜点”,别着急让价,说:“我懂你想省成本(先理解他)。要么我们把包装换成简单点的,能降5%,但可能影响卖价;要么你这次多订20%,我申请给你保价6个月(给选项)。你更在意单次便宜点,还是长期价格稳?” 把“讨价还价”变成“一起想办法”。
四、记点小事,让客户觉得你重视他
外贸合作,拼的就是信任,信任往往藏在“非业务的小事”里。
记“闲篇”:客户随口说过“女儿在学中文”,下次聊天结尾加一句“上次听你说孩子学中文,我看到本适合小孩的中文绘本,发你链接看看”;客户说“最近在忙海关检查”,第二天发一句“我们整理了份当地海关最新检查清单,你看看缺不缺啥”。这些不催单的关心,比催10次都有用。
报“进度”:客户付了定金,别等他问“货咋样了”,主动说:“今天原料到厂了,下周三开始生产,我每天拍视频发你;包装设计改好了,附在后面,你确认了我们就印——有啥想法随时说,咱们一起盯着。” 让他觉得“不是他一个人等结果,是你们一起推进”,踏实。
五、客户说“不”?别急着放弃,试试这三步
客户说“暂时不需要”“太贵了”“再想想”,不是结束,是“他有顾虑”。试试这么接话:
1.先同意他,别抬杠:“我懂,合作是大事,是得好好考虑(认可他,别让他觉得你要反驳)。”
2.再问清楚他愁啥:“方便说说你主要担心哪块不?是价格、发货时间,还是怕产品不适合当地市场?(把模糊的“拒绝”变成具体问题)”
3.最后给个“小尝试”:“要是怕不合适,我们先寄10件样品,你在当地试试;要是觉得贵,我们聊聊分批合作的办法——你看先试试行不?(把“大合作”拆成“小尝试”,让他好下决心)”
很多时候,客户说“不”,不是不想合作,是怕做错决定。帮他消除顾虑,订单就多了一半可能。
六、想长期合作?别只聊订单,做他的生意伙伴
一次成交靠技巧,长期返单靠“帮他成长”。除了聊订单,偶尔发这些,让他觉得“你不止卖货”:
发“行业消息”:“看到你那边出了新的环保政策,我们刚好升级了符合新规的材料,测试报告放附件里了,你看看用得上不?”
聊“共同目标”:“你上次说想拓展南部市场,我们在那边有个合作3年的物流商,价格时效都不错,需要的话我推给你?”
记“特殊日子”:别群发“圣诞快乐”,可以说“听说你下周参加XX展会,提前祝你顺利,需要我们准备啥资料随时说”。
客户身边不缺“能供货的人”,但缺“能帮他把生意做好的人”。当你从“供应商”变成“伙伴”,订单自然会来找你。
最后想说:
外贸沟通,关键不是“说得漂亮”,是让客户觉得“你懂他、帮他、重视他”。
下次跟客户聊天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他现在最头疼啥?
我能帮他解决不?
咋说他才愿意听?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每句话都会离签单更近一步。
从今天起,把“被动回话”变成“主动设计聊天”,客户会越来越离不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