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本土团队:比 “远程指挥” 更靠谱的出海打法​

鲲鹏军团 无标签 收藏文章
0 17
郝圆
鲲鹏军团-河北厚德汉方医疗器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不少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习惯用国内团队 “远程指挥”—— 业务员在国内发邮件、打电话,遇到问题靠货代或经销商转达,不仅效率低,还常因 “信息差” 错失机会。实际上,在目标市场搭建本土团队,让 “当地人做当地事”,才能真正扎根海外市场,解决 “水土不服” 的难题。​


浙江一家做建材的企业,在开拓澳大利亚市场时,最初由国内团队负责对接客户,但由于不了解当地建筑标准和采购习惯,连续 3 个订单都因 “产品不符合当地规范” 被退回。后来他们在墨尔本设立了办事处,招聘了 5 名本土员工:1 名有 10 年建材行业经验的销售经理,3 名熟悉当地市场的业务员,1 名负责合规审核的法务专员。本土团队入职后,首先梳理了澳大利亚的建材标准,给国内生产部门提供了详细的参数要求;然后带着样品拜访当地的建筑公司和建材超市,用 “本地化语言” 介绍产品优势 —— 比如强调 “产品符合澳洲 AS 标准,能通过当地建筑验收”,而不是单纯说 “质量好”。​


本土团队的优势远不止于此。在跟进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时,国内团队曾因不了解客户的决策流程,反复对接基层采购人员,耗时 1 个月也没见到决策层;本土销售经理凭借行业人脉,直接联系到项目负责人,一周内就完成了产品演示和报价,最终拿下了 200 万美元的订单。此外,本土团队还能及时捕捉市场动态,比如发现澳大利亚对 “环保建材” 的需求增长后,立即建议国内开发竹纤维地板,产品上市后迅速打开市场。​


搭建海外本土团队需要做好 “本地化管理”:一是招聘时注重 “行业经验 + 本地资源”,优先选择在目标市场有一定人脉和资源的员工,能快速打开局面;二是建立 “国内 + 海外” 协同机制,每周召开视频会议同步工作,国内团队负责生产和供应链,海外团队负责市场和销售,避免各自为战;三是尊重本地文化和劳动法规,比如在欧洲市场,要遵守当地的工时制度和员工福利要求,不能照搬国内的管理模式。​


当然,海外本土团队也面临 “成本较高” 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这笔投入是值得的。福建一家做小家电的企业,在东南亚市场搭建本土团队后,虽然每年增加了 50 万元的人力成本,但订单量增长了 80%,利润反而比之前提高了 40%。因为本土团队能精准对接客户需求,减少订单失误,还能通过本地化营销降低获客成本,这些收益远超过人力投入。​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今天,海外本土团队已经从 “可选配置” 变成 “必备武器”。它能让企业更贴近市场、更快速地响应需求、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从 “产品出海” 到 “企业出海” 的升级。对想要深耕海外市场的企业来说,与其在国内 “隔空猜需求”,不如在当地 “实地做业务”,用本土团队的力量撬动更大的市场。​

发布时间:2025-09-09 08:07:05
评论
评论列表
    (0) 分享
    分享

    请保存二维码或复制链接进行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