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接触部门成员做的产品, 对于我来说是新产品, 新领域, 借着百团的契机, 就给客户发开发信, 很欣慰竟然有2个新客户回复了邮件。 我分别叫这个客户为A客户和B客户
A客户说以前从中国买过这个产品但是质量不好就从别的国家买了
B客户说还没有进口过中国的这个产品。
我对A客户对中国产品的质疑,首先关心他以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以及他需要的产品, 我们可以给他报价, 并且希望帮助他消化之前的误解和不愉快, 消除对中国的不好印象。 希望发一些产品规格给我们, 我们来报价。
同样对B客户也详细介绍了我们的实力, 希望发一些规格给我们, 我们报价。
第二天收到了B客户的回复, 规格发过来了让报价, A客户没有理会。
那你能说以上的回复欠缺吗? 不是欠缺什么, 而是A客户的实力更强, 需要我们再次发力,吸引客户的关注和认同。
因此跟进客户真的没有标准答案, 对症下药了, 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