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梁丽
分享内容:怎么应对只询价不下单的客户?
最容易掉坑的就是:客户一来以为马上能有单子。结果辛辛苦苦做了报价单,盯了几天,客户没回,再过几天又发来一个新型号、新数量的询盘。其实客户“只问价”的原因很多,得一个个拆开来看:
这类客户是真的有需求,但他们会找五家甚至十几家供应商来比价。你就算报得很快,也未必马上能成交。
特点:
问得细,比如数量、规格、包装方式都很具体。
但是迟迟不下单,总说“再等等”。
有些客户的任务就是“收集价格”。可能老板让他了解市场行情,或者他们公司要做下一年的预算。
特点:
会同时问很多产品。
经常消失,报完价就没影。
这种客户最常见,他们自己没货,只是把你的价格转给自己的客户,然后赚差价。
特点:
问题比较笼统,经常说“我再和客户确认一下”。
数量变化很大,有时候今天问1000个,明天又问1万个。
这类客户确实想买,但暂时没预算,或者公司流程复杂,要层层审批。
特点:
回复慢,常常已读不回。
会时不时冒出来问一句,但就是不下单。
他们其实在找长期供应商,前期会通过询价来考察你的响应速度、专业程度,看你是不是靠谱。
特点:
很挑剔,喜欢问细节问题。
不是马上要买,但未来可能会下大单。
极少数情况,有可能是你的同行假装客户,套取价格和条件。
特点:
问得特别细,但问法很“生硬”,像是照着清单在背。
不透露自己公司情况。
见到询盘就激动
没甄别客户,就把精力全扑上去。结果报了十几个价格,没一个有下文。
只会报价格,没有差异化
客户收集到一堆报价单,你的跟别人没区别,他自然不会选你。
缺乏引导
客户问,你答,报完就完了,没有往下推进。久而久之,客户也觉得你只是个“报价格机器”。
缺乏客户分级
把所有客户都当成潜在大客户,结果把时间浪费在“永远不下单”的人身上。
缺乏后续跟进技巧
有些客户是慢热型,半年才下单。但你跟进了两次没结果,就放弃了。
要想把只询价不下单的客户变成订单,核心就是四个字:筛选、引导、区分、坚持。
绝对不要只丢一个单价!那样客户只会觉得你是最低端的供应商。
正确做法:
报价里要包含:
MOQ(起订量)
交货时间
付款条件
运输方式(FOB / CIF / DDP)
有效期(比如15天内有效)
产品认证、质量保证
可以做成两档或三档:
1000件单价多少
5000件单价多少
10000件单价多少
这样客户就能对比出数量和价格的关系。
比如:
“您计划什么时候采购呢?”
“预计数量是多少?我好给您最合适的价格。”
“您目标市场是哪个?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认证要求。”
如果客户是真买家,他愿意透露。如果什么都不说,那就要打个问号了。
很多客户不敢一次性下大单,你可以主动建议:
“要不要先做一个样品订单,您确认质量再谈大货?”
“我们很多长期客户,都是先下小单,满意后再放大单的。”
客户不下单,往往是觉得“拖一拖没关系”。你要让他觉得再拖就亏了:
“这批原料最近涨价厉害,报价只能保留7天。”
“我们工厂排期紧,下周可能要排到下个月。”
客户下单的关键是信任。
你可以这么做:
发工厂照片、视频,让他看到你是真的工厂。
提供证书、检测报告,让他放心产品合格。
分享成功案例:“我们给美国客户供货3年,质量和交期都很稳定。”
别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
A级客户:有明确需求,数量大,采购时间近 → 花大精力重点跟进。
B级客户:有兴趣,但时间不确定 → 定期联系,保持存在感。
C级客户:纯比价、没诚意 → 报个参考价,别花太多时间。
“您好,上次的报价您看过了吗?有没有需要我调整的地方?”
“如果方便的话,您能告诉我目标价吗?我可以帮您核算下最合适的方案。”
“为了给您最准确的价格,能不能告诉我大概的订单数量和交货时间?”
“不同数量价格差别比较大,您预估的量是多少呢?”
“价格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在交货期和售后服务上也有明显优势。”
“我们很多客户选择我们,不仅仅是因为价格,更是因为合作省心。”
“要不要先下一个样品单?这样您可以亲自测试质量。”
“我们很多合作伙伴都是先做试单,确认没问题后再走大货的。”
“这个报价是基于现在的原料成本,可能下个月就要上调了。”
“目前工厂排期比较满,如果您早点确认,我可以帮您保留生产位置。”
做外贸,最难的不是客户,而是心态。只询价不下单的客户随处可见,你要学会自我调整。
客户不回你,不代表你没价值。很多客户半年、一年都在观望,但最后还是会下单。
不是所有客户都值得死盯。你要把时间留给最有潜力的。
很多客户今天不买,明年可能突然联系你。你要做的就是留下印象,保持联系。
做个客户管理表,把客户分级,定期复盘。这样你不会被“垃圾询盘”拖死。
客户类型 | 典型特征 | 应对策略 |
比价型客户 | 同时找多家供应商,关注价格,迟迟不下单 | 报差异化价格,提供不同数量档次报价;突出服务和交期优势 |
调研型客户 | 收集市场行情数据,短期无采购计划 | 报参考价即可,保持轻联系,减少精力投入 |
中间商客户 | 转手报价给自己的客户,无决定权 | 了解其最终客户需求,提供灵活报价,但避免透露底价 |
观望型客户 | 有采购意向,但预算不足或审批流程慢 | 保持耐心,定期跟进,提供行业资讯,等时机成熟 |
试探型客户 | 频繁问细节,测试供应商反应速度和专业度 | 专业快速回复,展示实力和案例,逐步建立信任 |
同行探价 | 问法生硬,不透露背景,像是套取信息 | 保留部分敏感信息,避免全盘透露,只报标准价格 |
客户只询价不下单,是所有业务员都会遇到的情况。别慌,核心在于:
先识别客户:是真买家还是假询盘。
报有价值的价格:不仅仅是数字,还要有条件、服务、优势。
主动引导:推动客户走到样品单、小单这一步。
建立信任感:用案例、证书、照片让客户放心。
客户分级管理:把精力用在最可能成交的人身上。
心态要稳:外贸是长期赛,今天没下单,不代表未来没机会。
客户只问价,不下单很正常。要学会筛选、引导和坚持,才能把“只问价”的客户变成“真下单”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