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我的同事对我的提醒,最近同事提出我在沟通过程中输出方面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输出。
所以我去看了一本书《认知驱动》一这本书里提到几个重要的思维:
①从输入到输出:很多人很重视学习、阅读,但缺少产出;而输出能真正检验认知。
②利他意识:“做对他人有用的事”,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看你能为别人带来什么价值。
③习惯与策略并重:光靠意志力走不远,要借助习惯、流程和工具,让认知转化为持续行动。
我的一些思考:
1. 重视“输出”而非只是积累知识
我们经常学习很多报价策略、谈判技巧,却很少把这些知识“输出”。写成流程、写成话术、写成经验分享。通过输出,你能更快发现哪些地方卡住,哪些地方好用,从而提升认知和效率。
2. 把客户价值放在心里
做外贸不仅是为了成交,更是为了“帮客户解决问题”。无论是清晰的报价、可靠的样品,还是专业的售后解答,甚至是一篇简洁的邮件,都能成为客户选择你的理由。你能否帮客户节约时间?降低风险?减少成本?哪怕是一个清晰的表格、一份及时的回复,都在传递价值。
3. 建立长期主义与累积的习惯
比起只盯着眼前的单子,更重要的是每天沉淀。客户资料、跟进话术、报价模板、行业见解。这些“日常的小积累”,到了关键时刻就是大优势。外贸是慢生意,客户信任、市场积累、行业口碑,都需要时间。与其急着催单,不如踏实做事,把关系、习惯和专业度一点点铺垫出来。
4. 反思自己的认知误区
外贸里有些常见的思维陷阱:比如“客户只看价格”“要快点逼单才行”。其实客户更看重的是信任、交付和稳定合作。多反思,能让你的判断越来越稳。
5. 用利他思维赢得信任
不要只想着成交。先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比如优化产品描述、分享行业资讯、给他一些市场建议。客户会因为你的“额外价值”而更信赖你。
6. 机会来自于洞察
客户说的一句话,可能隐藏着新的机会。比如“库存压力大”,你可以建议分批出货;“预算有限”,你可以推荐经济款。多问一句、多想一步,就是差距。
7. 行动力
再多的学习,如果没有行动,只会停留在“我知道”。每天坚持一个小行动,比如整理一个国家的流行产品趋势、更新报价表模板、调整邮件跟进话术、慢慢叠加,认知才会真正驱动成长。
总结来说,外贸成长不只是学习更多理论,而是把认知落地为具体行动。输出你的经验、优化你的流程、关注客户价值、不断的自我提升,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