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客户帮忙,不能越过风控红线

雷霆军团 无标签 收藏文章
0 63
张韶喆
雷霆军团-河北亿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我们发现,很多外贸小伙伴经常会热心地帮客户处理问题,给客户解决麻烦,甚至超出了自己本职工作的范畴。这是好事吗?大多数情况下是的。

 

因为这不仅可以增进我们跟客户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客户感觉到,我们不仅是一个普通的供应商,还是他的朋友、生意伙伴。

 

但为什么是“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这里要强调的是红线、是边界,“帮忙”的大前提应该是风控。或者说得再直接点,就是我们不能好心办坏事,更不能因为给别人帮忙,而增加自己的订单风险,那就得不偿失了。

 

大部分的外贸企业,对于新客户都会无比警惕,会特别注意各个流程,操作上循规蹈矩,生怕犯错或者被骗而蒙受各种损失。反之,对于老客户则变得无比放松、宽容,白纸黑字的订单可以随意修改条款,甚至可以不按照流程违规操作,但结果就常常会在老客户身上爆雷。

 

而我们在工作中也是如此。风控的红线,也就是边界感,是一定要注意的,我们绝对不能随意违规操作。否则我们跟客户签订的合同就失去了意义。

 

一个外贸同事近期给我留言,说他给荷兰客户出了一批货,是一个40英尺高柜的自行车。而货到了鹿特丹之后,客户因为经济问题迟迟没有清关,滞港费用累积成了天价,最终货物被海关拍卖了。

 

他向我求助说因为他是供应商是提单上的shipper,船公司没有从答户这边收到运费,所以向他来索赔。他非常担心自己需要赔付运费,甚至是一系列在目的港产生的相关费用。

 

我当时很好奇,随口问了句,合同约定的贸易术语是什么?是DAP?还是CIF?货款收到了多少?

 

我本以为客户经济状况有问题,可能付不了余款了,再加上船公司来找麻烦,估计这个订单会有不小的损失。

 

可结果让我大跌眼镜,他说是FOB,而且他刚出货就凭借提单复印件,从客户这边收齐了所有款项。

 

所以这个订单其实跟他并没有关系,他也没有任何损失。简单解释下FOB,也就是装运港船上交货,这种情况下,货上船后,其实跟shipper(也就是供应商)就没有任何关系了,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

 

海运也好,到欧洲后的内陆运输也罢,包括进口清关的手续,都是买方要做的事情,凭什么要找卖方索赔?

 

我觉得很难理解,反复询问后,他才遮遮掩掩地告诉我,他给客户“帮了忙”。 

 

因为客户不熟悉进口流程,所以他好心地推荐了货代,又因为客户跟中国的货代打交道不方便,他又“好心”给客户联系和安排货代来操作一系列的运输事宜……

 

这下我看明白了,表面上合同中签署的是FOB,是客户跟货代的业务往来。可实际上,他把这些工作都揽上身,代表客户跟货代和船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因此当客户不付运费的时候,船公司和货代就来找他索赔。

 

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这个问题中 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我介绍了一个专业的律师给他,协助他应付后面可能发生的问题或者诉讼。但是根据手上现有的证据和资料,律师通过分析表示打赢官司的概率非常渺茫。

 

对于他的境遇,我只能长叹一声。

之所以把这个不怎么愉快的案户例写出来,是希望能够给大家敲一下警钟。

 

客户提出需要你的帮助, 当然可以。但是我们要明确,“帮助客户的过程”要按照规则来做,按照流程走。

 

比如做的是FOB,那么就是客户安排和联系货代,用客户的指定货代。如果客户没有熟悉的货代,需要我们推荐,那我们可以介绍熟悉又专业的货代,但是所有的沟通、协调、报价和相关操作,都应该是客户跟货代之间直接沟通,我们不应该参与,这就是规矩。

 

如果违规,那么不管你的初衷如何,在法律上,就变得站不住脚,而一旦出了问题,一系列连带的问题都会对自己不利。

 

我一直强调,外贸人要做好风控、要有风险意识、要做好标准作业流程。但现实生活中,总有很多朋友把它当成耳边风,觉得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处理和应对,然后出现一系列问题。

所以如果你不想有糟糕的结果,不想自己承担违规操作带来的问题,那么请一切按照流程办事,随时做好风控!

发布时间:2025-09-21 00:02:09
评论
评论列表
    (1) 分享
    分享

    请保存二维码或复制链接进行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