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河北亿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分享人:丁佳宁
分享内容:
在外贸销售领域,不少从业者都接触过各类培训课程 —— 有的教如何提升外贸实操技能,有的指导如何树立强大信心,还有的专注于传授客户跟进技巧。但很少有课程会点明:外贸人最该做的,是培养一种正确的思维习惯。无论你是通过搜索开发客户,还是深入分析、持续跟进客户,思维习惯都贯穿始终,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外贸销售本就是一个千变万化、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从业者可能会遇到 10000 道甚至更多难题。面对这些难题,你打算如何学习应对?其实,与其被动地去学习每一道题的 “解题算法”,不如主动掌握破解所有问题的 “通用公式”—— 而这里所说的 “公式”,正是外贸销售的思维习惯。
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借鉴他人可复用的思维方式;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往往只停留在看 “皮毛”、套 “方法” 的层面,盲目模仿他人的行为,却忽略了背后更重要的思维逻辑,这无疑是一种浪费。
因此,今天简略地和大家分享: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外贸销售,最好具备的 12 个思维习惯。
1.外贸销售不是卖,而是和客户一起买
若你能真正聚焦客户的采购需求,用行动让客户感受到你是在为他解决问题而非单纯推销,客户便会自然而然地将你视作其采购团队的一份子,你的销售目标也会随之水到渠成。
当你不再只盯着销售结果,而是真心实意地关注客户采购过程中的难点与诉求,用 “帮他搞定” 的姿态提供支持,客户会逐渐把你纳入他们的采购协作体系,此时达成销售目的便会变得顺理成章。
真正的销售突破,始于你将重心从 “卖产品” 转向 “帮客户采购”。当客户清晰感受到你的出发点是为他创造价值、规避风险,就会把你当作采购环节的自己人,你的销售目标也会在这种信任中轻松实现。
若你能深度贴合客户的采购逻辑,主动为他考量成本、效率、适配性等关键问题,让客户切实觉得你在 “帮他做事”,他就会把你归为采购组织的伙伴,销售的成功也会成为必然结果。
2.客户重视自己说的话,和自己所得出的结论,而不重视被告知的东西
人们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往往会誓死捍卫,所以top sales要学会把自己想说的话,让客户说出来,并变成客户得出的结论。这需要行业知识、销售技巧和对自己产品及方案的深刻认知。
3.没有同质化的产品,只有找不到需求差异的销售
再往深里说,其实客户不是在找差异,而是在找差异给他带来的价值,差异只有在满足客户的需求的时候,才真正有力量,所以说差异不是在说产品,而是在说需求。
4.谈判的本质并非是客户在压价,而是客户在寻找底价在哪里
所以,作为外贸销售关键的也不是降价,而是如何塑造出客户认可的底价,这是所有谈判技巧的核心所在。
5.没有人会因为“友谊”而从你这里买单
生意的本质是交换,而客户之所以愿意交换,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赚了。他认为他得到的价值比他付出的“多”,虽然未必真的多,所以销售最核心的技巧都是围绕如何塑造“多”这个字展开的。
6.早来的坏消息就是好消息
外贸销售就是一场没有第二的比赛,如果你成不了第一,你一定要争取成为倒数第一,早早离开;否则,你的成本就太大了。这个我具体所指的是自身产品和市场定位的问题,如果你是卖梅赛德斯奔驰的,而客户需要的是长安奔奔,就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
7.客户是通过管状视线看产品的,他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信息
90%的够买决定是基于10%的产品特点,客户欲望是来自10%特点所带来的关键利益,在这些关键利益被确认之前,他不会做出购买决定,所以说服客户时要一遍又一遍地突出这些关键卖点。
8.客户要求你做事的时候,也是你要求客户做事的最好时机
销售过程是一个需要彼此付出成本的过程,你必须最大限度的让客户付出成本,如时间成本、高层成本、技术研讨成本等。他付出足够多之后,你们就在一条船上了。你只有和他在一条船上,船才不会翻。
9.客户喜欢向赋予他采购权利的人购买
客户愿意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购买决策,而不愿按照销售说的去做。所以作为外贸销售,我们需要把自己的优势通过某种方法加工成客户的想法,让客户感觉的是他而不是你在做出决策。就像你知道前面的路怎样走,也要假装是他发现的路标。
10.客户的异议 = 疑问 + 负面情绪
你不能仅仅通过解释消除反对意见,那样会有新的疑问出来,因为他没有消气。面对异议,有三种事必须要做:通过分享(不是同意)他的感受,消除负面情绪;通过探索,找到异议背后的原因;针对原因解决问题而不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11.购买是感性的决定,价值观与逻辑是事后合理化的工具
你有责任创造客户冲动,但是当客户决定购买但未付款时,你必须及时给他足够多的逻辑支撑,如价值、购买紧迫感、案例、必要性等等,否则他反悔的可能性极大。
12.从来没有人买过任何产品
从销售视角出发,产品的本质并非一个孤立的 “物品”,而是解决客户问题的各类方法的集合体。
因此,销售的核心任务,就是将这些集成化的方法,精准对应到客户真正关心的问题上,逐一拆解、清晰呈现,让客户看到产品与自身需求的关联。
而客户最终购买的,也从来不是那个被称作 “产品” 的抽象概念,而是产品背后能够解决其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