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性压价:客户只是想测试你的底线,并不一定真的不能接受现价。
对比竞争对手:客户可能拿到其他供应商的报价。
预算限制:确实资金有限。
习惯性谈判:很多客户文化背景中,砍价是“必须做的事”。
在报价前要预留一定谈判空间。
确定公司能接受的最低价,避免“亏本接单”。
强调产品质量、认证、售后、交期、服务响应等差异化优势。
用案例证明性价比(例如返修率更低、长期节省成本)。
如果必须降价,可以要求客户增加订单量、预付款比例,或签订长期合作。
通过“价格换条件”,避免纯粹的利润牺牲。
拆分成本:让客户理解原材料、人工、运输成本上涨的现实。
对比市场:展示同行价格区间,证明你报价合理。
不要急于回应压价,可以说“我回去和团队核实”。
提供套餐或增值服务(如免费小配件、培训资料),弱化价格敏感。
对新客户可适当让步,但要设置试单价与后续合作价的差别。
老客户则可通过返点、季度返利等方式控制利润。
客户说“别人比你便宜”:
“我理解价格的重要性,不过您也知道,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交期/售后方面是有明显优势的。您可以算一下长期使用的总成本,选择我们其实更划算。”
客户说“能不能再便宜点”:
“如果您能把订单数量增加到XX,我们可以考虑再优惠XX%。”
总结:不要一味迎合客户的压价,而是要通过价值塑造、条件交换、心理策略,守住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