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问题:比如问客户 “如果价格/交期都合适,您最理想的采购时间是什么时候?”
如果客户没有明确时间表,可能只是收集信息型客户。
如果有清晰计划,只是某个点没过关,那说明是可成交客户。
优先筛选: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假客户”或“犹豫拖延客户”身上。
客户犹豫通常离不开这几个方面:价格、质量、交期、风险、信任。
价格:客户怕买贵了。 → 提供价值对比(和同行的差异点)、做成本分解、或者用数量/付款方式换条件。
质量:怕货不对板。 → 提供样品、第三方检测报告、客户评价或案例。
交期:怕影响销售/生产。 → 给出清晰的交货排期和保障措施。
风险:怕付款后收不到货。 → 提供灵活的付款方式(分批付款、信用证)、展示公司资质。
信任:对供应商不够信赖。 → 用视频工厂展示、客户推荐、LinkedIn等社交背书增加信任感。
制造稀缺感
“这批现货库存有限,下周可能就要被订走。”
“汇率/原料成本在上涨,现在能锁定更好价格。”
小单试单
客户大单犹豫不决时,引导先下一个小单测试 → 让客户降低决策门槛。
锚定选择
不给客户“买或不买”的二选一,而是提供两个合理方案让客户选(如交期快的稍贵 vs. 交期慢的便宜)。
设定时间节点
在报价、优惠、交期上设定时限,让客户感到不决定就要失去机会。
总结推动
谈判过程中,每到一个阶段做小结:“我们已经确认了A、B、C,现在您主要考虑的点就是付款方式对吧?那我们来专门解决这个问题。”
不要急于成交:急切的姿态会让客户更犹豫。
把自己定位成顾问而不是推销员: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客户才会更信任。
多线程推进:同一个公司里,找不同的决策人/使用方沟通,避免单点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