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结束后1–3天内
及时发第一封邮件或WhatsApp/LinkedIn消息。
内容简洁:感谢来访、附带展会合影或名片扫描、简要重申客户关心的产品。
目的是让客户快速记起你是谁,避免被忘掉。
一周左右
根据客户需求发送定制化资料:报价单、产品规格书、案例视频、行业认证等。
避免群发模板,体现“因人而异”。
2–4周
追踪客户的采购计划或决策进度。
可以分享一些行业趋势/市场情报,让客户觉得你不仅是卖家,也是可靠的信息源。
长期维护(1–3个月内循环)
节假日问候、公司新品推介、成功案例分享。
保持曝光度,但频率不要过高(避免骚扰)。
邮件/消息里一定要个性化
提及展会具体细节,比如:“很高兴在广交会和您聊到关于XX产品的环保材料方案。”
提供客户价值
不只是价格,还可以是解决方案、设计优化建议、成本分析。
多渠道触达
除了邮件,LinkedIn、WhatsApp、微信(若对方用)、电话都可以配合使用。
保持专业和耐心
外贸客户决策周期普遍较长,不要因为几次没有回复就放弃。
建档分类:把展会客户分为 A(重点/大客户)、B(潜力客户)、C(一般客户),不同层级制定跟进节奏。
记录细节:客户关注点、竞争对手信息、预算时间表,避免每次沟通都“重新开始”。
持续存在感:哪怕客户暂时没单,也要通过行业资讯/新品更新保持联系。
快速响应:展会后前几次沟通,一定要做到 及时回复、专业解答,这是赢得信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