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收到样品后未反馈,确实会影响订单推进,此时跟进需要兼顾“提醒效果”和“客户体验”,避免过度催促引起反感。可以按以下步骤分阶段推进:
一、首次跟进:轻提醒+明确需求(样品签收后3-5天)
核心目的:
确认客户是否已收到样品、是否有初步使用/测试计划,自然开启沟通。
沟通话术参考:
“XX总/经理,上周给您寄的[样品名称]应该已经收到了吧?方便问下您这边是否已经安排测试或查看了呢?如果有任何关于样品质量、参数或使用的疑问,随时可以和我沟通,我这边会第一时间帮您解决~”
二、二次跟进:提供价值+降低决策门槛(首次提醒后3-5天)
核心目的:
若客户仍无回应,主动提供样品相关的辅助信息,减少客户的决策成本。
沟通话术参考:
“XX总/经理,考虑到您可能比较忙,我整理了一份[样品名称]的使用小贴士/核心优势对比表(附简要说明),方便您快速了解样品的亮点~ 如果您这边已经测试过,也想听听您的反馈,比如是否符合您的预期?或者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我们很重视您的意见~”
三、三次跟进:试探意向+留有余地(二次提醒后5-7天)
核心目的:
若客户依旧沉默,温和试探合作意向,同时给客户台阶,避免尴尬。
沟通话术参考:
“XX总/经理,关于上次的样品,一直没收到您的反馈,有点担心是否哪里让您不满意?如果暂时没有合作意向也没关系,我们很希望知道原因,方便我们后续改进~ 当然,如果您还在考虑,也可以告诉我您的大致时间线,我这边好配合您的节奏~”
关键注意事项:
1. 频率适中:避免连续每天追问,每次间隔3-7天为宜,根据客户平时的沟通风格调整节奏。
2. 姿态平等:用“解决问题”“提供支持”的口吻,而非“催单”的压迫感,让客户感受到尊重。
3. 多渠道尝试:若微信/邮件无回应,可尝试简短电话(如“不好意思打扰1分钟,就是想确认下样品反馈~”),但避免频繁电话骚扰。
4. 接受结果:若多次跟进后客户仍无明确回应,可能是需求暂不匹配,不必过度纠缠,保持礼貌即可,为未来合作留机会。
通过“提醒-赋能-试探”的递进式跟进,既能体现专业度,也能最大限度争取客户反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