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客户认可产品价值、接受我们的价格,关键是要把 “产品特点” 转化为 “客户利益”,并通过精准沟通让对方清晰感受到你购买我们的产品将是你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1. 先搞懂 客户要的是什么:价值塑造的前提是对准需求
客户的需求从来不是买一个产品,而是解决一个问题或实现一个目标。比如:零售商可能关心该产品能否快速卖出去,产品的利润空间有多大;品牌采购商可能关心该产品能否匹配自己的品牌定位、是否可以有独家设计。
那应该怎么了解客户的精准需求呢?
首先前期沟通多提问:您采购这类产品主要用于什么场景?您最看重产品的哪些性能?目前在用的产品有哪些地方让您不满意?
然后分析客户背景:通过官网、社交媒体了解客户的业务模式(批发/零售/代工)、目标市场(高端/大众)、客户群体(年龄/消费力),推测其隐性需求。
比如,若客户是欧洲的环保品牌商,你强调 “产品通过欧盟环保认证、可回收材质”,比单纯说 “质量好” 更能打动他 —— 因为这匹配了他的品牌调性和市场合规需求。
2. 从产品本身找价值点:让产品特点变成客户的利益
客户不关心你有什么,只关心我能得到什么。把产品参数、材质、工艺等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好处,是价值塑造的核心。
1. 材质 / 工艺:不说是什么,说带来什么用
错误表达:我们的面料是 100% 纯棉。
价值表达:这款面料采用 100% 有机棉,经过预缩水处理,客户穿洗 50 次也不会变形,能减少您的退换货率;而且吸湿性也比较高,在您主攻的东南亚市场(高温潮湿)会更受欢迎。
2. 差异化:找到 本身的优势
如果产品和竞品同质化严重,就从 细节差异入手:
比如同类灯具,你可以说:“我们在外侧加了一层防眩光膜,虽然成本高 10%,但在欧美市场能通过‘低蓝光认证’,这是很多竞品做不到的,能帮您避开进口壁垒。”
比如同款工具,你可以说:“我们的手柄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工人连续使用 8 小时也不会疲劳,能提升您客户的工作效率,这是他们愿意多付 10% 价格的原因。”
3. 用附加价值拔高性价比:让客户觉得买得值,甚至赚了
外贸交易中,产品只是 “合作的起点”,服务、供应链支持、长期保障等附加价值,往往是客户愿意为 “溢价” 买单的关键。
1. 服务类价值:解决客户的 “后顾之忧”
定制支持:可以按您的要求印 LOGO、改包装,最小起订量只要 50 件,比同行的门槛低,适合您先做市场测试。
本地化服务:我们在您所在的国家有合作的清关代理,能帮您处理进口文件,清关时间比您自己操作快 3-5 天。
2. 供应链价值:帮客户 “降本提效”
交货期:我们有自己的工厂,旺季也能保证 30 天交货,比同行快 15 天,能帮您赶上圣诞季的销售高峰。
库存支持:如果您后续需要补单,我们可以帮您预留原材料,补单周期缩短到 15 天,避免您因缺货失去客户。
3. 长期价值:让客户看到合作的复利
市场趋势共享:我们的研发团队每月会分析欧洲市场的新品趋势,上次给 XX 客户推荐的这款改良款,3 个月销量增长了 40%,如果您有兴趣,我们可以同步最新数据给您。
4. 用信任背书强化价值:让客户相信你说的是真的
空口说价值容易被质疑,用 “证据” 说话才能让客户信服。
1. 数据化证明:用数字打消疑虑
不说质量好,说过去 3 年给美国 XX 客户供货 10 万件,客诉率低于 0.5% 。
2. 可视化呈现:让价值 “看得见”
拍细节视频:比如展示产品的缝线工艺、材质对比实验(如防水测试、耐磨测试),比文字描述更直观;
做对比表格:把自己的产品和客户提到的竞品放在一起,从 “材质、寿命、服务、总成本” 等维度对比,突出自己的优势。
避坑提醒:这些做法会 “稀释价值”
只说参数不说利益:客户记不住 1.5mm 厚度,但能记住 1.5mm 厚度让产品抗摔性提升 50%,减少运输损耗;
过度承诺:绝对不会出问题/价格最低等,这类话容易让客户不信任,不如说我们能做到 XX,出现 XX 问题会如何解决;
忽视客户认知:不同市场对价值的理解不同(比如中东客户可能更看重 高端包装,非洲客户可能更看重耐用性),要针对性调整沟通重点。
外贸业务中,与其纠结客户觉得贵,不如先想清楚我的产品能为客户创造什么独特价值。当客户清晰感知到得到的比付出的多,价格自然不再是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