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是门槛还是转型契机?

鲲鹏军团 无标签 收藏文章
0 20
胡月
鲲鹏军团-河北厚德汉方医疗器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这两年外贸人常听见 “产品卡海关了”,不少时候不是质量问题,而是没迈过 “绿色贸易壁垒”。比如欧盟的 “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从 2026 年起,钢铁、水泥这些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得按碳排放算 “额外税费”;还有美国的 “加州 65 号提案”,连儿童书包的甲醛含量都卡到 0.1ppm,比国内标准严 3 倍。​

但换个角度看,这壁垒也成了 “升级信号”。浙江一家纺织厂去年被德国客户退了单,理由是面料的染料含禁用偶氮染料,他们没急着换客户,反而花 200 万引进了环保染色设备,现在能生产 GOTS 认证的有机棉面料 —— 不仅重新拿回德国订单,报价还比之前高了 15%,因为 “绿色认证” 成了溢价筹码。​

现在不少企业开始主动 “贴绿标”:做产品碳足迹核算,给每批货附 “碳排放清单”;申请国际环保认证,像皮革制品的 LWG 认证、电子电器的 RoHS 认证,这些成了外贸报价单上的 “硬加分项”。绿色壁垒虽严,却把外贸从 “拼价格” 推向了 “拼品质附加值”。

可见,绿色贸易壁垒并非单纯的 “拦路虎”,它更像是一把 “筛子”,筛掉不愿升级的企业,也给愿意转型的企业指明了方向。主动拥抱绿色标准,不仅能跨越门槛,更能在未来的外贸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让 “绿色” 成为企业出海的加分项而非绊脚石。​

发布时间:2025-08-25 08:16:08
评论
评论列表
    (2) 分享
    分享

    请保存二维码或复制链接进行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