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内容:国际贸易防骗
2024年4月15-19日的广交会我们收到了十几个希腊客户还有几个其他欧洲客户的名片, 他们来展位不看任何产品,也不问任何和产品有关的问题,只给名片或者索要名片,有当场提到OA付款方式的, 有强调发邮件联系的。
果然展会回来后,参加展会的小伙伴们都断断续续收到20几个100%OA付款方式的邮件。 一般都是一封特别长的邮件, 介绍他们公司实力多么多么强, 采购量多么多么大, 提供他们的网站让查看, 还提示可以投中信保。网站经查实确实存在并且是大公司,而且投了中信保也有保障。 到这里,没经验的外贸人可能就觉得这个付款方式万无一失了,可能就同意了他们的付款方式,殊不知这样就掉进了他们的圈套。这种客户我知道99.99%都是骗子,所以跟团队小伙伴强调,注意防骗。为什么我如此肯定?给大家讲下我的亲身经历。
2年前我就遇到了这样的客户, 希腊某公司, 广交会认识的。邮件让发目录, 收到后选了5款,有5个柜的订单。试探性的问要什么规格配置, 发现对方不懂产品。 就推荐性的报了价格, 并问了付款方式, 答复是100%OA 60天, 并介绍了他们公司是网络销售大巨头, 如何有实力, 并让查看他们的官网, 网站上也确实有我们的产品品类。 并告知我可以投中信保。 我坚持我们的付款方式, 并想了很多个理由说服对方同意, 但是无论如何说, 对方都不同意。当时我觉得9成是骗子, 为了证实我的想法, 还是找中信保核实了这个公司的资信, 一查无任何记录。付款方式彼此都没说服对方,就这样僵着。
8个月期间对方来个邮件,我就象征性的回一下,但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付款方式。 后来还是忍不住找中信保又查了下这个公司, 8个月的时间内已有浙江上海两家公司相继受骗, 中信保告知这个公司已被拉入黑名单,不在保险范围内。
以下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欺诈形式和降低贸易风险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一、常见欺诈形式
(一)拖欠货款。利用我出口企业对新市场缺乏了解、急于扩大贸易量的心理,要求使用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卖方风险较大的支付方式进行交易,提货后以产品质量不合格、资金困难等多种理由拖延、拒绝付款甚至失联。
(二)虚假身份。冒用国际知名企业名义,或自称某知名企业子公司,利用其知名度及信息资料行骗,伪造文件、签章及职员身份,骗取卖方允许赊账发货,“买家”提货后携货失联,卖方款货两空。
(三)阴阳合同。进口方诈称为少缴关税等税费,要求签定两份合同:一份低于实际交易金额的合同用来报关,另外一份合同显示的是真正交易的金额,对不足部分外方企业表示将通过地下钱庄、携带现金出境、借用个人名义电汇等非正常方式补齐,但买方实际收货后则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上述不足部分。中方企业本来是想借此吸引客户,但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提不出未足额付款的证据,同时涉嫌协同逃漏关税,掉进不法外商设置的陷阱,只能自食苦果。
(四)放长线钓大鱼。买家先以几笔小单骗取出口商信任,数笔交易顺利完成后以资金周转等理由要求用赊销等高风险形式完成大额订单,行骗得手后人间蒸发,杳无音信。有些大骗局甚至潜伏1~2年,先做数十笔小额生意,待出口商完全失去警惕,便实施大额诈骗计划。
二、关于降低国际贸易风险的建议
(一)切实增强风险意识
建议企业加强风险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可因对方是老客户或曾有成功交易就掉以轻心,对电商平台上的评价、对展会上要求立即签订合同和支付预付款的供货商谨慎甄别,多渠道了解对方实力和资信水平。
(二)全面做好资信调查
订立合同前做好尽职调查、全面了解交易对象是预防贸易欺诈的有效措施。中国企业可通过官方渠道或其他商业渠道全面调查交易对象的资信背景。
1、中国官方渠道
(1)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中国信保是由国家出资设立,中国唯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中国信保可在深入分析企业经营发展和财务状况基础上,结合企业高管等基本信息,对其进行资信评估,为用户提供交易对象的资信调查服务,以及帮助客户在交易活动中做出有效判断,防范信用风险。可通过发送邮件到sinorating@sinosure.com.cn 了解交易对象有关信息。
(2)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检集团”)。中检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跨国检验认证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南亚有限公司(简称CCICSA)的业务网络覆盖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家。可登录http://www.ccicsouthasia.com了解有关信息。
2、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交易对象有关信息:
(1)以付费方式,通过正规商业调查机构对交易对象进行资信调查。(2)通过互联网查询是否有针对该企业的投诉案件。(3)通过企业官方网站提供的电话核实有关业务。(4)向同业公司或行业商会了解交易对象的情况。(5)对展会上初次认识的企业,可重点了解对方公司成立时间,是否有中国国内采购记录以及经营等情况。
(三)缜密订立合同
参与国际贸易务必签订合同,主体合法、内容全面、形式规范、语言缜密的书面合同是维护贸易双方合法权益的最主要依据。对于国际贸易买卖合同,双方可以就价款、货物质量和数量、支付方式、运输方式、违约责任、管辖法律及仲裁条款等进行约定。对于有争议的条款或安排应提早指出并共同协商,必要时可委托专业的顾问提供合同修改建议。交易过程中所有重要条款变更均以书面形式记录。法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名需要与其公司注册时登记的签名以及官方身份证件名字一致。
(四)谨慎选择结算方式
1、尽量采用安全稳妥的结算方式,卖方尽量采取信用证(L/C)结算、收取定金、预收货款等风险较小的交易方式,不要轻易接受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风险较高的交易方式;买方尽量采用分期支付等方式降低风险,不要轻易接受收货前支付完所有费用等风险较高的交易方式。
2、出于网络安全考虑,建议第一次签合同的时候,银行信息通过书信方式邮寄。
3、付款前与交易对象视频或者电话确认有关信息。
4、购买中国信保等公司的进出口保险,尽量降低贸易伙伴违约带来的经济损失。
(五)仔细保留交易记录
妥善保存与交易相关的重要证明信息,如电子邮件、社交网络沟通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在交易过程中如需对货物和付款等实质内容更改,须由受权代表以书面形式确认。
(六)合理寻求法律救济
如怀疑遭遇欺诈,应第一时间与付款渠道上的银行联系,争取冻结货款,同时报警。必要时可通过律师咨询、诉讼等法律途径寻求救济。